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四类非首都功能分三阶段疏解
包括制造业、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和行政事业单位等四个领域,作为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重点,将分类制定疏解方案,并分近、中、远三个阶段进行疏解。此外,国家正在统筹编制京津冀三地的十三五规划,并将于各自的规划相衔接。
上午,市发改委主任卢彦向媒体介绍了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具体措施。同时向公众展望了疏解后的北京将有怎样的“华丽变身”。
卢彦介绍,市委全会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要求方法上控增量与疏存量一体两翼相互促进、手段上市场与政府两手用力、目标上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
此外,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伯正介绍,目前国家已经在着手编制京津冀三地的“十三五规划”,跨越了省级行政区,把京津冀作为整体编制规划,这是率先也是首创。同时也将指导三地各自的十三五编制。
非首都功能疏解 将紧盯四大领域
疏解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
以医疗卫生为例。全市88家三级医院年诊疗人次超过2亿人次,儿童医院、天坛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中,来自全国的患者就诊比例超过70%,周边省份就医患者占到56%,其中河北占到1/4。
再比如,本市还存在着众多的区域性批发市场,具有聚人多、占地多等特点。以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群为例,9大市场、30多万平方米经营面积、3万多从业人员、日均人流量6-7万人、高峰时达10万余人,主要辐射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既是堵点,也是典型的非首都功能。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上述四个领域的疏解方案正在制定中。
解读
卢彦表示,目前,按照要求,市发改委已制定完成2015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制定2015-2017年工作要点,启动编制本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规划。从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间节点上谋划好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
控制增量 东西城“批发和零售业”减少近一半
去年本市制定出台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明确了新增产业和功能的底线。作为全国首个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产业指导目录,在全国是个创新,是北京打响了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
《目录》首次对明显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行业严格禁止准入,对部分行业做出了区域限制、规模限制和产业环节、工艺及产品限制。按种类统计,涉及全市层面的有147项,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432项的34%。涉及核心区的共有322项,占75%;拓展区的有194项,占45%;发展新区的有148项,占34%;生态涵养区的有285项,占66%。
卢彦介绍,《目录》发布近一年来,严控增量效果正逐步显现,初步扭转了“招”和“聚”的虹吸态势。全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严格按《目录》执行。
中心城区未批准建设展览类设施、酒店、写字楼等大型公建项目。全市依据《目录》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等登记业务达到6900余件。《目录》对本市空间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挥了较为明显的调控作用。新设户数,东西城的“批发和零售业”降幅为45%;朝海丰石四区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降幅均在20%以上。劳动密集型行业新设企业、制造业下降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8%。
解读
卢彦表示,目前,市发改委正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按照从严、从紧原则,修订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和实施细则。
一方面,整体从严。按小类计,全市层面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到了55%,增加了23个百分点。二是突出重点。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将执行与东城、西城一样严格的禁限措施,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将从42%提升到79%。
卢彦表示,依据《目录》严控增量,既为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腾出了空间,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留出了更多空间。河北、天津也分别按照产业功能定位,出台了本省市禁止和限制的产业目录,有效促进了三地产业合理布局和分工协作。
此外,本市还将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确立生态红线区、集中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规模,争取实现“负增长”。
疏解存量 四大领域分类制定疏解方案
目前,本市正系统研究、分类制定产业、市场、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等领域存量疏解方案,落实责任主体,加快推动落实。
一般性制造业 2017年清退1200家污染企业
卢彦介绍,本市要坚决退出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经过多年积累,北京在制造业方面形成了“大而全”产业体系。制造业39个大类中,本市有35个。13个工业行业还存在比较突出的聚人多、占地多、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两多三高”)问题。
对于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一般性制造业,总体考虑要实施更严格的用水、用工、用能、用地、排放、技术含量等标准,区分情况、分类处理。具体思路,可以归纳为“三个一批”。
一方面,绝不“甩包袱”,对高能耗、高水耗、有污染的项目,就地清理淘汰。本市确定到2017年要退出1200家污染企业,实现重点工业污染行业调整退出目标。截止到2014年底,已累计退出污染企业680家;今年上半年又退出185家。
另一方面,是对有条件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进而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项目,转型升级一批。比如,随着四大热电中心“煤改气”任务完成,保障城市运行的供热、供电相关产业将完成转型升级。
此外,对有经济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通过区域对接合作,转移疏解一批。比如,为助力河北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发改委将积极推动一般制造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生产环节向河北转移布局。
截至目前,北京地区向河北转移的工业项目超过80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达产以后能形成2500亿元的产能。北京现代四工厂4月已在沧州黄骅正式开工,2016年投产后,预计年产小汽车30万辆,发动机20万台。首钢京唐二期将于近期开工,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再次助力。
去年,丰台区成功推动新兴际华集团下属的凌云建材化工公司搬迁到河北邯郸武安工业区,这是本市首个整体搬迁的央企制造业项目。
动批、大红门等商户向河北疏解
在疏解区域性批发市场方面,卢彦介绍,动物园、大红门、西直河等市场商户正在向廊坊永清、保定白沟、沧州黄骅等地疏解,助力河北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比如,永清-西城物流园已确定由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华融金晖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建设。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二期)已试营业。西直河建材市场已拆除面积162万平方米,复垦土地和绿化建设2045亩,市场商户已转移疏解到河北香河、易县等地。
加快规划建设通州行政副中心
卢彦说,在推动部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疏解方面,行政功能疏解对带动其他功能疏解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聚焦通州,加快规划建设市行政副中心,这方面工作也在积极稳妥地抓紧推动。可以说,运河当年漂来了北京城,见证了“聚”的历史。今天,又迎来了市行政副中心,参与了“疏”的进程。
高校、医院
疏解“时间表”出炉
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伯正表示,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部分高校和医院的疏解将分三个时间节点。到2017年,需要疏解的项目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有工作进度、有工作内容。到2020年,已经确定的教育和医疗的疏解项目要完成疏解任务。到2030年,按照纲要要求,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更加均衡更加有效。
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六区公共资源的疏解还是要看条件的成熟程度。比如,有的高校其实不是纲要出台后才要疏解, 而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比如,目前的昌平的沙河校区、房山的良乡校区,都已经聚集了很多高校。纲要的实施将加速疏解进程。
卢彦介绍,全市88家三级医院中有67家集中在城六区,89所在京高校中有64所整体或部分集聚在城六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共识,把过于集聚的优质公共服务功能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既从空间上均衡了布局,同时又惠及当地更多的人民群众。
目前,本市正通过整体或部分搬迁、交流合作等方式,统筹推动市属高校、医院向中心城外疏解,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建筑大学、城市学院疏解正在加快推进。天坛医院整体迁建工程主体结构已于5月28日封顶。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北大第一医院大兴院区等项目有序实施。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先后与河北燕达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派驻专家团队,共建脑科等诊疗中心,燕达医院门诊住院数量增长了近一倍。北京辖区约50家医疗机构已与河北省60余家三级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展望 插上“互联网+”和“绿色低碳”翅膀
做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减法”,将换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加法”。用严控产业增量、划定发展边界的“除法”,将换取创新活力持续释放、资源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显着提升的“乘法”。
从产业角度看,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和非优势产业,就像“剥白菜帮”一样,留下的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端产业;留下的是能够为“四个服务”助力添彩的品牌企业;留下的是引领时代潮流、展示北京创新、创造活力的新型商业模式。实现上述目标,要为北京的产业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
一是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比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目前,全市网上消费已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以上。APP营销、移动支付、个性化定制已成为新的消费潮流。比如,京津冀三地正在努力打造以“中关村(000931,股吧)(10.01, 0.25, 2.56%)数据研发—张北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贯通的“京津冀大数据走廊”。
二是插上“绿色低碳”的翅膀。通过政策倒逼,运用价格杠杆引导高耗水、高耗能企业调整转型、有序退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从环境角度看,通过功能疏解和协同发展,将使京津冀地区环境得到改善、生态得到修复,北京的天将更蓝、地将更绿、水将更清。
比如,在大气治理方面,本市将加大压减燃煤力度,2016年,全面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新增清洁供热能力近1亿平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生产用能清洁化;2017年,燃煤总量控制到1000万吨以内,全市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左右。
再比如,在水环境建设方面,到2020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9%以上,新城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5%以上。到2016年,完成1460公里河道治理,恢复河湖水系,改善水体水质。
在交通出行方面,到2017年,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消除。到2020年,公交专用道超500公里,市郊铁路超8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近1000公里,步行绿道、高速公路超1200公里,京津冀城际铁路超1300公里。
来源:法制晚报